当前位置:主页 > 专业委员会 > 法律委员会 > 正文

从粮食战争到产业链竞争:中国粮企须迎头追赶

发布时间:2011-02-21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18 字体:

从粮食战争到产业链竞争:中国粮企须迎头追赶

    中国春节的鞭炮声刚刚消停,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围绕粮食的战场却还炮声隆隆。伴随着金融期货市场一波接着一波的炒作,又一场粮食战争已经悄然打响。

  国际粮价从去年以来已经连续上涨了好几个月。有数据称,去年12月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在6个月间上升了32%,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其中小麦价格已经翻番。

  气候异常给了粮价上涨充足的理由。去年俄罗斯遭遇罕见干旱,削减了粮食出口量。澳大利亚收割期发了洪水,农业收成欠佳。接着,中国北方小麦产区发生旱情,又给了进一步推动粮价攀升以动力。

  不过,气候导致的粮食减产是否严重到足以让粮食价格在短期内如此剧烈波动?恐怕与真实的供求关系无关。经历过股市暴涨暴跌的人们,很明白价格信号的虚妄,那不过是炒作而已。

  在2008年,美国政府的生物能源计划一度成为粮食市场最大的炒作由头。玉米换石油,绝妙的乙醇汽油替代方案。这方案如今没人提起了。可在当时制造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预期,却引发了动荡。

  预期决定价格,而不是需求。在农产品的涨价狂潮中,投机资本兴风作浪,简称“ABCD”的四大跨国粮商,就是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80%中间商们,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一般国家老百姓为食品价格上涨所困,完全依靠国际市场吃饭的穷国则爆发饥荒。从突尼斯到埃及,民众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已经引发了政权更迭。

  市场上并不是没有粮食,而是人们买不起粮食。这种由金融操控来决定的价格游戏,已经牢牢控制了人们的饭碗和口粮。虽然,今年炒作的由头不过是天气因素,非常乏味而毫无创意,但金融市场的热钱却闻风而动,不论各种捕风捉影的减产消息是假的还是真的,反正先涨起来再说。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的货币,尤其是美元,如洪水四处泛滥。经济学家向松祚说得好:它们不炒原油就炒黄金,不炒黄金就炒债券,不炒债券就炒粮食。

  算上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中国央行从去年10月以来已经连续三度加息。这个给经济降温的宏观紧缩信号触发了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短时间里的抛售潮。不过很快,联合国粮农组织就专门针对中国旱情发布了警报。

  似乎是配合默契。于是媒体纷纷预测,中国为应对干旱而进口大量粮食的任何举动都可能推动国际粮价创下近年来的新高。预期再次被调整到上涨的轨道上。

  事实上,去年中国粮食总产实现50年来的首次七连增,并创下新的总产历史纪录,达5.46亿吨。中国目前拥有粮食储备近2亿吨。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中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保证国内市场供应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这些看空的数据早已被国际粮价看多的叫喊声淹没了,或者被刻意忽略了。

  当下国际粮食生产和定价体系是扭曲的。这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恰恰相反,这是由金融市场操纵的寡头垄断经济的产物。从结果看,这是一场富国利用粮食武器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

  从某种程度上说,粮食战争的目标,就是给那些在粮食自给的堤坝上漏洞百出的新兴工业国以釜底抽薪式的打击,阻断其经济增长,制造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最终让他们缴械投降,心甘情愿地给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当牛做马。

  尤为诡谲的是,今年粮食战争不仅仅体现外部的国际粮价波动上,战场早已扩展到国内粮食市场。据报道,跨国粮商设在中国的独资或合资企业,正在加快进入中国粮食的购销环节,在不少产粮区的粮食收购战中,外资粮食企业已经冲到第一线。

  布局是如此低调又如此及时。外部攻不破,就内部渗透和瓦解,这也不稀奇,苏联那个老大帝国不就是自己中风倒下的吗?粮食业内人士对此心知肚明,称之为跨国粮商掌握国内食用油话语权之后的新一轮跑马圈地

  与中国粮食企业相比,跨国粮商优势明显。中国大豆产业就被他们击垮了。失败的本土大豆业企业家痛定思痛,曾对跨国巨头的营利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结论是,这些巨头的特点就是产业链长而庞杂,上至贷款、种子化肥销售,中到仓储、物流设施经营,产品的加工销售,下到国际粮油贸易,几乎无不涉猎。这些产业链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赚钱,各个环节又可以相互调剂补充,实现总体赢利。就像军队的大集团作战,他们能轻松淘汰和战胜如同散兵游勇的国内竞争对手。

  这是一个全产业链竞争的时代。从产品竞争到品牌竞争,再到文化竞争和产业链竞争,一度不被人看好的第一产业——农业领域,商业竞争的格局已经升级换代了,固有的企业经营理念必须更改。

  最近,作为央企的中粮集团就在全产业链竞争的格局中初露锋芒。这家最初只是做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发展成一个从地头儿到餐桌的巨型粮食企业。在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和番茄、饲料、肉食等多个农业品种上,中粮集团四处出击,把自身打造成了一部前后连动的机器,纵向的、垂直的整合战略,替代了横向多元化战略的杂乱无章,如同用一根竹签把一串糖葫芦串起来

  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当下养生和健康市场所孕育的巨大的商机,就能明白传统农业可能成长的空间是多么巨大。当跨国粮商们在国内市场跑马圈地的时候,单纯警惕狼来了并不能改变国内企业被动应战的局面,国家粮食安全的大计也无从找到最坚实的抓手。

  据说,在2008年食用油价格飙升的时候,按照中粮集团的传统责任,应该入市发挥调剂作用。而当时中粮在食用油市场中所占市场份额不过10%,心有余而力不足。外资对中国食用油市场已经是垄断态势。

  这家贸易企业由此悟出了数字的荒谬:就算把自己的贸易产值做得再大,产业链抓在别人手里,仍然没有话语权。在全产业链竞争的时代,产业链的构造者和制定者才是真正的王者。

  上述大豆业本土企业家曾哀叹:我们就如同用冷兵器时代的长矛大刀,同飞机坦克核武器打仗。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只有把自己变成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把羊群改造成狼群,才能在与强大的外资对手贴身逼抢的肉搏战中,最终改变格局。

  这是一场广义的粮食战争,如果中国的央企也无法担当重任,恐怕再过几年,连哀叹声都会消失了。中国人的饭碗和口粮到底由谁来掌控?

  中粮刚刚迈出第一步。中国还需要许多个中粮几十家央企是这种全产业链企业的好苗子。一些实力强劲、独具眼光的地方企业或民营企业,也能抓住市场转变的时机,将自己塑造成此类拥有话语权的企业。

  只争朝夕,有志者当迎头赶上。(众石)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中路313号10楼

Copyright (c) 2009-2010 广东粮食行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100339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