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粮情汇编 > 粮史鉴赏 > 正文

古人论粮(范蠡)

发布时间:2011-02-21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7 字体:

古人论粮(范蠡

范蠡(前536-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其中经济思想:用国家调控方式来控制物价,依据市场供求判断价格的涨落。他与计然等为勾践制定了关于粮食的价格政策。主张在市场价格自发波动的基础上,以调节供求的办法加以调控。他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

他认为,国家应该控制物价,把物价的波动限制在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流通的幅度内。他说:“出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辟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将谷价限制在3080的幅度内,就对农商均有利。实现这样合理的价格,就需要实行“平粜”政策。所为“平粜”,即在谷价太低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在价格过高时,又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卖粮食。即“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凭借贱买贵卖,增殖了商业资本。这样,既平抑了物价利于农商,又获取巨额利润充实了国库,一举两得,古人智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中路313号10楼

Copyright (c) 2009-2010 广东粮食行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100339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