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粮情汇编 > 粮史鉴赏 > 正文

唐朝粮食储备情况

发布时间:2010-08-23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6 字体:

唐朝粮食储备情况

隋末东都洛阳的粮仓不集中,洛口、回洛等仓为人占据后,洛阳终因严重乏粮而被攻破。李世民显然看准了粮仓远离洛阳庇护的弊端,从隋末战乱中吸取了教训。唐代初年,洛阳城内出现了一座大粮仓,并逐渐取代洛口仓,成为天下第一大粮仓。这就是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大粮仓——含嘉仓

唐朝前期,仓虽然仍是重要粮仓,但其地位逐渐为含嘉仓取代。含嘉仓的地位日益重要,不仅是洛阳的粮仓,并且还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米转运站的作用。隋时东南米都先集中在口仓;唐前期则规定东都洛阳以东的租米都先集中在含嘉仓,由含嘉仓再陆运至陕州,循河、渭入长安。新兴的含嘉仓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原来位于洛阳城北七里的回仓,曾是李密、李世民攻打洛阳时争夺的焦点,也逐渐废弃不用,其作用为含嘉仓取代。据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5833400石,占了将近二分之一,无疑是天下各大粮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据考古工作者于1971年的调查和发掘,含嘉仓城位于今洛阳老城区北侧,东西长约600余米,南北长约700余米。仓城内东西成行、密集排列着400多个粮窖。现存粮口径最大的约18,深约12,可藏粮一万数千石(唐朝每石约合60公斤)以上;口径最小的约8,深约6,可藏粮数千石。唐朝杜佑的《通典》记载,全仓储粮可达五六百万石。

      发现含嘉仓时,还有个小插曲。当时考古工作者以为是八角墓葬。后来看到铭文时,才知道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含嘉仓,另考古工作者震惊的是鼎鼎大名的含嘉仓竟然是地下仓,是窖藏粮食! 

      含嘉仓的粮窖形制结构十分科学。粮窖都是口大底小的圆缸形。建造过程是先从地面向下挖成土窖,将窖底夯实,用火烧硬,然后铺一层用红烧土碎块和黑灰等拌成的混合物作为防潮层,防潮层上再铺一层木板层或木板和草的重叠混合层。 

含嘉仓的粮窖既能防潮防火,又能防鼠防盗。唐朝时窖内的谷子可藏9年,稻米可藏5年。160号窖内的谷子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颗粒还可辨认。经化验,这些炭化谷粒中有机物仍占50.8%。含嘉仓的管理也很科学,大部分窖内都发现了砖刻铭文,记载着窖穴的位置、编号、储粮来源、品种、数量、入窖年月等。 

含嘉仓的结构特点和规模,表明我国古代人民在隋唐时期就已掌握了相当科学的储粮技术。现在,国家将已发掘的160号粮窖建屋保护,成为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粮窖的陈列馆。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中路313号10楼

Copyright (c) 2009-2010 广东粮食行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100339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