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粮情汇编 > 粮人之歌 > 正文

共济民生60年---广东粮人与新中国同成长

发布时间:2010-08-10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8 字体:

共济民生60

---广东粮人与新中国同成长

董富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东粮人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走过了茁壮成长与共济民生的光辉历程。

岭南百越之地,古有五仙人骑羊携穗,自天而降,祈愿五谷丰登、永无饥荒。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一美好夙愿而不懈努力和追求。然时世多舛,纵览秦朝建郡以来,或灾荒、或战乱、或吏腐、或苛政,黎民终未能常享衣食无忧之福。只有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美好愿望才得以实现。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粮人乘改革开放之春风,按照中央赋予广东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勇于开拓创新,率先进行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但为广东由落后的农业省发展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全国粮食市场化改革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

南粤人民粮食消费实现小康。广东人多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如何解决大众百姓的吃饭问题,是历朝历代执政者面临的难题。建国后的头30年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虽然在粮食极端短缺的情况下,解决了人民基本有饭吃的问题,并略有粮食上调国家,但温饱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改革开放后,全省粮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饥饿变饱暖、饱暖变小康的巨大转变。1979年开始,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生产力极大提高,粮食连年增产。1997年,在粮食播种面积从历史最高的7600多万亩调减到5100多万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仍创历史记录达到1967万吨,比1978年增产460多万吨;1999年起,根据国家关于“把粮食市场空间让给产区”的要求,逐步调减粮食种植面积,2008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调减至4100多万亩,粮食总产1300万吨。由于人口从1978年的5064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9544万人,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粮食需求量从1978年的1555万吨增加到3750万吨,产需缺口达2400多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缺粮省。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粮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每年从省外购进2400多万吨粮食以补不足,做到市场供应充裕、粮价平稳,人民群众随时都可以根据需要买到“安全、营养、健康”的放心粮油。

社会主义粮食市场流通新体制初步建立。建国后,广东除1949年至1952年粮食实行自由买卖外,1953年到1978年一直实行单一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经营主体只有政企合一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也是简单地凭统购任务书和居民粮油定量供应证,农民种什么统购什么、统销什么,粮食部门为粮食征购、调拨、农村生活安排忙于奔波。改革开放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作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79年至1983年,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双轨”制,冲破计划经济的僵化模式,缩小统购统销范围,放开粮食市场,允许多渠道经营,非国有粮食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至1991年,按照价值规律实行购销价格联动改革,1984年在深圳特区进行放开粮油经营试验,1988年全省放开食油经营;1992年至2000年,实行市场化取向改革,1992年按照“计划指导,放开价格,加强调控,搞活经营”原则,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价格、放开粮食经营、敞开供应,粮油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被评为《广东省改革开放30件大事》之一;1994年起,对指导性计划收购的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2001年,按照“稳定生产能力,自主种植经营;取消定购任务,放开购销价格;规范市场管理,搞活粮食流通;政府分级负责,确保粮食安全”的思路,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多种经济成分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粮食流通新格局生机勃勃。

政府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建国后,由于粮食长期短缺,政府只能勉强维持人民简单再生产的粮食需要;改革开放后,政府粮食安全体系得以逐步建立、完善。1992年,广东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粮食储备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并随经济发展需要逐步扩大规模;1994年率先实行粮食工作(“米袋子”)各级政府负责制和考评制度;2000年,省政府决定成立“广东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市、县也先后成立了储备粮管理公司或管理中心,专管同级地方储备粮;同年,国家决定成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广州分公司”,上收省政府组织建设,地方无偿提供建设用地近2500亩、仓容150多万吨的17(包括2001年上收2)新建储备库归广州分公司管理;2001年出台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规定全省要切实保护好200万公顷基本农田、确保年粮食生产能力不低于1750万吨为不可逾越的红线;2003年率先出台《广东省粮食应急预案》;2004年出台《广东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2009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在全国率先实行地方粮食立法。与此同时,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也随形势的变化,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以及责权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了多次调整。目前,广东已初步建立起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现代粮食企业制度日臻完善1953年至1978年,广东和全国一样,粮食均由国有企业独家经营。1979年起,广东国有粮食企业打破以往单一的经营模式,走“本业为主、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新路子;1998年,国有粮食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改革,政企分开,迈出产权制度改革步伐;2003年,全面推进粮食企业战略改组,国有粮食企业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促进粮食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已完成了企业重组和职工分流安置,基本解决了“老人、老粮、老帐”的历史遗留问题;非国有粮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多种经济主体的粮食企业达10000多家,其中非国有企业占90%以上,现代粮食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珠江粮食走廊”建设成就辉煌。建国后,全省粮食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粮库基本是由祠堂、庙宇改建,上世纪80年代前基本没有上规模的粮库建设,仓储设施一直处于点多、分散、破旧、量小的状态,根本谈不上机械化;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更没有粮食市场可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2年全省放开粮食经营后,广东迎来了实行“物流和商流”并举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1992年,争取中央投资建设新沙港机械化粮库;1996年,省政府决定“九五”期间,建设以新沙港机械化骨干粮库为龙头,围绕“一系(珠江水系)三线(京广、广梅汕、广茂湛铁路沿线)”选点布局,以散进散出为目标的现代化粮食流通网络——珠江粮食走廊;19971月底,省政府向江泽民总书记专题报告,要求国家安排在我省建设中央粮库和对我省“珠江粮食走廊”建设给予支持。2月初,江总书记、李鹏总理和朱基副总理即分别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国家计委、国内贸易部和国家粮食局领导抓紧落实;2001年,省政府投资6亿元建设50万吨仓容的现代化省直属粮库,并要求市、县政府建设骨干粮库,以提升“珠江粮食走廊”功能。2008年底止,全省已累计投入近30亿元,新增现代化粮库仓容330多万吨。与此同时,1998年起,先后争取中央投资15亿多元,建设现代化粮库150多万吨仓容。目前,全省单新建现代化粮库仓容就达480多万吨,是解放初全省接收仓容总量的近40倍。1992年,省政府规划建设省、市、县粮食市场体系;2001年,省政府决定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要求,重点抓好中、高级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并安排1亿元建设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目前,以全国装备一流、交易量名列前茅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已经建成。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省直属粮库、华南(广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核心,市县粮库、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国家储备粮库为后盾,与国内东北、长江和西南粮食走廊,郑州、大连、上海粮食交易所及产区粮食交易市场相衔接,全省一体化的现代粮食流通网络。

对外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1979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东粮食行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1979年在全国率先引进第一套国外先进碾米设备;1981年引进第一套快食面成套设备,并进行消化吸收,自行研制生产推广;1985年引进第一套小麦等级粉加工设备;1979年建成全国第一间配合饲料厂等等,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粮食工业的技术进步,“广东粮”、“珠江水”畅销全国;1992年开始先后与湖南、江西、湖北、江苏、河南、安徽和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广泛开展经贸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粮食进出口业务不断拓宽,目前,广东已成为全国粮油商品进口量较大的省份之一,面粉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0%以上。

纵览60年的广东粮食发展历程,广东粮人为粮食事业前赴后继、奋斗不息。这60年间,广东粮人不但战胜了频繁的台风、洪涝、干旱灾害,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战胜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和世界粮食、能源、金融危机起伏跌宕等带来的严重困难,确保了全省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创立了“求真务实,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共济民生”的广东粮人精神,造就了一支多元化的高素质粮食队伍。抚今追昔,广东粮人所历所成,盖一心为民奋斗。

广东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60年来的探索实践充分证明:

——坚持科学发展、共济民生,是发展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的根本宗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的根本途径;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力;

——坚持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求平衡、建立充足的储备和建设好基础设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抓手; 

——坚持粮食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依法治粮,建立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和应急机制,利用市场配置粮源、搞活粮食流通,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

——坚持培育高素质粮食队伍,促进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举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粮食市场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广东粮食由于需求刚性增长与土地资源紧缺、粮食自给率低等因素制约,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压力将不断加大,保障粮食安全仍任重道远。放眼历史洪流,如果说过去广东依靠“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为中国改革开放“杀出了一条血路”,那么今天广东将按中央赋予“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新使命,为全国科学发展再闯新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东粮人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继续秉持“求真务实,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共济民生”的精神,永立改革开放潮头,励精图治、努力奋斗,为广东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多作新贡献!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中路313号10楼

Copyright (c) 2009-2010 广东粮食行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10033975号